自7月19日发布《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完善“双特”政策支持临港地区新一轮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上海海关主动对接,按照海关总署党组关于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工作部署,全力推进简政放权,切实促进职能转变,统筹推动自贸区制度创新和临港地区联动发展。
针对临港地区建设发展实际,上海海关推出十项具体支持措施:
1 优化通关模式支撑科技创新中心主体承载区建设
积极支持临港地区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中德智能制造综合示范区和新一代智慧型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为智能机器人、智能生产系统等重大科创项目量身打造个性化通关服务,设置便捷办事窗口,专岗专用、专员专办,保证企业申请快速受理、企业需求专线传达。
2 聚焦国家战略推动临港地区重点园区建设
支持临港重装备产业园区项目发展,优化重大件、特种件等大型机械装备海关查验机制,加大对西门子风力发电机叶片、大飞机、新能源汽车等项目支持力度,鼓励扩大先进技术、重大关键设备和重要资源进口。积极研究“两头在外”再制造业务可行性,助力扩大临港地区再制造产业的引领作用和集聚效应。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为临港核电技术装备“走出去”提供政策支持,助力上海核电产业“强基升级”,创建中国核电“世界品牌”。
3 复制推广自贸区31项海关监管服务创新制度实现临港地区放大自贸区的溢出效应
积极落实自贸区与临港地区战略合作协议,推动31项改革创新制度在临港地区复制推广,发挥自贸区对临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简政放权为核心,聚焦“三自一重”,积极推动自贸区海关综合监管模式创新,充分发挥企业经营自主性,解放事中通关环节束缚。
4 加快发展新型业态带动临港新兴产业集聚
积极支持在洋山保税港区发展以上港商城、京东商城为代表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加速培育出口跨境电商业务及跨境电商进出口供应链服务公司。推动自贸区大宗商品集散平台建设和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工作,开设通关绿色通道,为企业办理海关业务提供个性化咨询。
5 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打造临港综合交通体系
积极推动临港地区公务码头及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功能完善和产业结构调整,助力海工码头全面进入高端海洋工程装备主流国际市场。支持临港地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研究制定中转物资通关、查验等环节监管方案,推动海铁联运口岸监管一体化,拓展南港码头综合性水水中转功能,助力形成临港地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
6 落实税收政策支持临港城市功能性项目建设
以自贸区创新制度复制推广、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为契机,支持大型公共设施、旅游项目、文化项目立足区位优势加快发展。支持上海极地海洋公园、KOP冰雪世界、上海天文馆等重大和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对符合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设备以及动植物种源种苗提供减免税政策指导与支持,推动临港地区服务功能建设与发展。
7 依托全国通关一体化试点提升海关服务临港效能
全力做好通关一体化改革扩大试点工作,推进企业自报、自缴税款,简化现场作业手续。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集中进行风险防控和税收征管,积极推进隶属海关功能化改造,形成监管更严密、通关更便捷、物流更顺畅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使临港地区企业充分享受到一体化改革带来的红利。
8 加快建设通关服务中心实现临港企业“一站式作业”
将原不同现场受理海关和国检保税通关业务整合至临港洋山国贸中心,实现口岸、特殊区域、区域通关的“一门式”受理,为临港企业就近办理业务提供便利,切实做到“临港事临港办”。大力推行“互联网+通关”,推进实体大厅向网上大厅延伸,提高通关服务智能化和集约化水平,切实降低企业通关成本。
9 落实“三互”大通关建设降低临港企业通关成本
加强与国检、税务、海事等部门协调配合,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构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新型通关合作模式。量身打造关检合作“一次查验”模式和关检联合查验场站,实现“一次开箱”、“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有效提升通关时效。
10 优化企业信用管理体制深化临港地区海关服务内涵
统一受理临港地区企业注册登记和相关业务,加快审批速度。稳步推进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积极引导信用良好临港企业申报认证企业,享受提前报关、预约报关、优先办理等通关便利。加快推进重点认证企业联络员制度,开展商品归类、原产地等业务咨询,帮助企业规范进出口通关申报,培育、引导和辅导更多临港地区企业成为海关高信用企业。
|